找到相关内容307篇,用时5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朴初遗偈》的佛教境界

    因为身心都是缘起的,所以我们也具备了一切堕落的潜力和能力。所以,佛教主张,我们不能放松自己,要“亲近善士,听闻正法,,法随法行”,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世间有一个习俗,对逝去...的是缘起法中的“无我”之义。  “无我”之义,前面的引文中虽然已有介绍,但在此不妨再一点说明。  我们的生命虽然“花落还开,水流不断”一样,生生世世,生生不息,但是佛教认识到,我们并没有一个灵魂...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4859368.html
  • 试谈佛法的经验直观原则及其异化

    不论、保留意见,对历史的龙树维护或抨击以及龙树真实的本怀领会分歧也不是我们的解脱根本。而我们的修证方法论是否有效、五蕴流转中什么才是合格的、如何为如实解脱的因才是我们应共同直接关心的、也是超越...什么无边大我、唯心真我、灵知超我等无记的、超验的、先验不可思议本体。(附注:这里体会智、的非一,后者始终寂然无变无为,像中国文化中所谓的“天”规律[常、无为、不待缘],虽无余普遍于“人”,但与“人...

    Maharest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3759871.html
  • 从唯识、中观角度看念佛法门所含摄的禅观理论与方法

    能究竟诸法实相。”23实相佛法是修证亲得的果地境界,不是世间言思所及之领域。众生有执不见法性,佛法示人明一切法性空,破除我法二执。使自性得清净,法尔道理于心性自然呈现。我们学佛之人要...一行三昧,当先闻般若波罗密。说修学,然后能入一行三昧,法界缘,不退不坏不思议,无碍无相,善男子善女人,欲入一行三昧,应处空闲,舍诸乱,不取相貌,系心一佛,专念名字,随佛方所,端身正向,能于一佛,...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35661652.html
  • 敦煌本《导凡趣圣心决》录文及作者考略

    离言绝相,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问:此心不入无记不?  答:此时中性,自开发逾远,转复增明,岂是无记?前云入深胜处者,谓观能所俱净,  言语心行,并不能诠。次后云逾深逾远,转增转明,此是闻已,,修...,弘忍传法,  法传弟子道秀等是。道信有杜正伦碑文。此文忍师弟子承所闻传。  若要修观,要须从外观。所以须者,以诸外境,是生心因缘,起烦恼处。又来凡夫志力  粗浅,若令即入深胜处,恐难进趣。所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1367113.html
  • 种姓之本有、新熏之诤

    解脱的契机来自于对法界等流的正闻熏习,,勤修加行的三无漏学,以此来引发种性现行,并使之增长,广大,圆满,最终实证真如。   与《本地分》中以本有的无漏种子为三乘菩提之亲因不同的是,《摄抉择分》...故此从本而论,佛陀的教法来自法界平等流出,故名“法界等流”,众生以世间之耳,=识,听闻此经教,内心思维,由此所起之熏习为“正闻熏习”。以此闻熏种为因,将来既能生起无漏的出世心,于未转依位,此闻...

    寂肇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9392273996.html
  • 大乘四念处与南传四念处

    何等为二?   一、胜;二、劣。   云何“胜缘”?谓正法增上他音,及内。   云何“劣缘”?谓此劣缘乃有多种。   谓若[一]自圆满、若[二]他圆满、若[三]善法欲、若[四]正出家、若...圆满:自圆满,在我们讲起来多数已经是果报上的定局,所以不予以讨论,而他圆满则有赖于法的道场及禅修中心。   善法欲:善法欲就是想要得圣道的意愿,这的确得看个人过去生的栽培及今生的努力。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440292990.html
  • 佛法修学次第的思考

    不得其门而入;而没有止观印证的知见,又易落入玄谈的误区。从修学次第看,应先学正见,再修止观。四法行的修习,依次为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法随法行,也说明了这一点。依正见修行,还能帮助我们纠正...正见,获得辨别真妄、邪正的能力。唯有了知何为真妄、何为邪正,才能在修行过程中取舍,断惑证真。   然而,闻思正见是知识性、观念性的,和无始以来的生命妄流相比,其力量仍难以匹敌。这就必须借助止观,...

    济群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794923.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第六讲

    ,还能不能静下心来?(当然,这不包括在网上闻法,缘佛法等等。)比如我们修净土法门,看看能不能上网一个小时,下网之后,心里还能保持安宁,完全不受任何影响,能够专心地念佛、观想,能够跟法相应,跟...   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要让自己的心转染为净,只有清净的心才能修集净业,才能跟阿弥陀佛相应。而心的染净跟心缘取的境相密切相关。心接触怎样的境缘,就会往那方面发展;缘不同的法,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往生之路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53912325635.html
  • 慈悲喜舍—人类情绪最美感的展现

    而不说直接去看无常、苦、无我,看法印﹚,因为这较不容易看到,但慈悲喜舍是符合人类的特性。   我们常说人之所以像人,是因为他有慈悲心、有惭愧心、有想要修行的心。惭:就是觉得自己不够...   目 录   慈悲喜舍是世间法通向出世间法的桥梁   慈悲喜舍与戒定慧   十波罗蜜与十一种功德   四无量心三昧   悲心   慈心   喜心   舍心  ...

    大卿 弘法师

    菩提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6/133007489.html
  • 皈依的真义

    (五) 见具足;  (六) 不放逸具足;  (七) 具足。   皈依僧   在南传的课诵本里,有赞颂僧宝的文句如下:赞颂僧宝:“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良好地修行佛法。僧伽是世尊的追随者,直接... 皈依佛---佛(Buddha):佛陀,为觉者。在现在是指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大乘佛法里还有十方诸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   皈依法---法(Dhamma):达磨,...

    法增比丘

    |皈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1/0024332773.html